昨晚上到了山西大同后,在酒店安顿好,跟老婆孩子到酒店周边转了一圈,买了点当地的烟和酒,自己也想尝尝,就整了瓶小的”晋泉高梁白“,半斤42度清香型,娘儿俩喝可乐,我就这半斤,喝完美美的睡了一觉。
今天的行程是位于大同市区以西10公里处的云冈石窟,石窟主要开凿于兴安二年(453年)到太和十九年(495年)间,属于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,更具体点则属于北朝的北魏时期,开凿年代横跨北魏的三个皇帝:文成帝、献文帝、孝文帝,北魏政权主体所属民族都属于蒙古高原兴起的鲜卑族,后期逐渐融入了蒙古族和满族。
景区内的人跟之前去的几个景点一样,乌泱乌泱的,云冈石窟有多个停车场,基本上都是满满当当,我们是走到了最北边的一个,也是最后、最大的一个停车场,满场率也在70%,可见这景点的火爆程度。
从停车场出来,在正式进入石窟园区正门前的廊道上,一个用用废旧角钢等材料制作的镇北大将军塔。
廊道边的两座石塔,看样子不是古代产物,应该是这些年新修建的景观塔。
看看这游客人群,用”接踵而至“丝毫不为过。
位于云冈石窟入口处的昙曜广场,图片左边的人物雕塑就是昙曜大师像。昙曜,姓氏、家世、生卒年月,早在唐代初期已经不详,但他却是北魏文成帝治下开凿云冈石窟的开创者,也是北魏初年灭佛运动后,复兴佛教的领军人物,历史地位不言自明。
石板路两旁的佛像浮雕石柱,每个石柱下都有一尊六牙石象,驮举着石柱,很是壮观。
石柱走廊尽头的许愿树。
灵岩寺前的石桥甬道,两边是两尊”供养菩萨“像。其实云冈石窟原名就是灵岩寺、石佛寺,进入灵岩寺后,就等于正式进入云冈石窟了。
进入灵岩寺前的石桥,横跨在园区人工湖之上,雕工甚是精美。
灵岩寺大门两边的角楼,四面四个匾额,上书:慈悲、喜舍、因缘、遇合,大概这就是佛教中菩萨及修行人应该具备的四种心吧,不太懂。
灵岩寺后的广场,矗立有一座石佛塔,是仿北魏风格的石雕五级浮屠塔,仿照的是云冈石窟内的一座四面塔,但高度比石窟内的四面塔高很多。
浮屠塔北面的配殿,二层匾额:慧日净光,对联:往來盡是菩提路 出入無非解脫門;一层匾额:水月常明,对联:人來合意高談道 客去清閒即誦經。
浮屠塔西面、位于灵岩寺中轴线上的第二座大殿:千佛殿。对联书:人世间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,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。
千佛殿内居中的三座香樟木雕佛像。
千佛殿后,匾额书:慈航普渡,对联:天地大牢籠欲度眾生求解脫,飛潛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。
千佛殿后的大雄宝殿,是灵岩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,也是其主殿,殿中供奉有三尊木制佛雕象,居中为佛祖释迦摩尼佛,两侧为接引佛阿弥陀佛。
对联:十里河畔洗盡古今風雲人物好夢都成百年恨惟大佛泰然萬念俱空,武州山下看破天地蒼桑世事癡情皆為終身累獨香火依樣千秋猶存。
在正式看到石窟佛像前,要过一座北魏式山门,门头悬额”入佛知见“,对联书:于智上求佛法,以悲下化众生”,以此步入山门,便是云冈石窟的第一、二窟。
在游览石窟群的过程中,发现还有一些前来写生的学生。
这是云冈石窟的第20窟,也是云冈石窟的形象代表,其主像是释迦摩尼坐像,高13.7米,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形象雕刻,两侧是两尊立佛,东立佛较为完整,西立佛据说已经坍塌了近一千六百多年,坍塌后的石块埋入土中,不过石块已在1992年被挖掘出土,正在利用现代技术复原,大概在不久的将来会重新矗立起来,还这第20窟一个完整。
游览完石窟区,往南是一片休息园区。
游园完毕,坐园区中的班车抵达开始的入口,准备出园,在河边矗立有一座石碑,上书”祗(通祇)洹“,当时不知道这座石碑碑文的意义,后来查询了相关文章和释义,大概了解了其中的含义:
祇洹精舍,中国近代佛学机构,引申为”祇园精舍“,是古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(又叫佛陀)当年传法的另一重要场所,它比王舍城(佛教八大圣地之一,为释迦牟尼佛修行的地方,是印度次大陆公元前6-前4世纪的佛陀时代,十六大国之一的摩揭陀国早期的都城)的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。祗园精舍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,是佛教史上第二栋专供佛教僧人使用的专用建筑物,也是佛教寺院的早期建筑形式。
写这篇游记真的好难啊,本想只放一些图片,但是越看图越想自己把图中建筑、人物、历史意义搞清楚,其他游记最多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,但是本篇游记单单查资料就查了两个多小时,写完整篇用了四个小时。
不过通过写作查询,我也了解了一些关于云冈石窟和佛陀文化的历史,让我这个门外汉也仿佛身临佛教其境,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沉。
在游览完云冈石窟后,就准备打道回府了,于当天在大同休息了一晚,第二天踏上了回城的旅途,回顾这五天的游玩精力,精彩非常,期待下一次:河西走廊之旅!